2025年9月21日,第六届"中医基层梦·春播在行动"基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联合主办,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独特优势。
全国中医运动医学中心主任朱立国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中医药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根本原则。守正是守住中医'根',创新是用现代原理解释中医药原理,用现代科学技术赋能中医药发展。”他指出,中医贴敷技术从经验到证据、从技术到标准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中医药的守正创新是扎根于临床、验证于科研、规范于标准的生动实践。
据"春播行动"执行负责人向延柳介绍,该项目启动13年来,已覆盖全国30多个省份,开展培训与临床带教2万多场,累计培训基层医生近20万人次。在北京大学举办的"春播医生"专训班已达109期,参训医生超过7000名。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技术培训+基地带教+原生态"的三元培育体系,为基层医疗机构搭建了完整的生态支持系统。
"春播行动"技术顾问赵广前表示,中医贴敷法作为中医宝库中的精华,能有效解决基层常见病问题。随着疾病谱的变化,项目正积极探索针对疑难杂症和慢性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的独特优势。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王国辰提出基层中医药发展三大路径:一是制定标准化建设方案,促进AI辅助诊疗、移动医疗终端等技术应用;二是加强与县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协作,开发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包;三是建立精准化培训课程和稳定的师承关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指出:"基层既是中医发展的巨大源泉,也是治未病的主战场、培养全科医生的最佳舞台。"他分享了编写实用教材、推广宋代煮散法节约药材、借助AI技术赋能基层培训等创新实践,期望实现"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村村有个好郎中"的美好愿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原司长余海洋强调,推进中医药基层应用需要政策、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四大要素协同发力。他详细介绍了中医诊所备案制、师承人员考核机制、"名医堂工程"、县级中医医院特色专科建设、"岐黄工程"基层人才培养计划等政策举措。
另外,本次会议期间举行了专家续聘仪式和《"春播行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报告》发布仪式。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高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孙振高、"春播行动"云生态负责人唐飞分别就穴位贴敷技术的科学研究、循证研究和创新应用作了专题报告。在基层对话环节,与会专家与基层医生代表开展了深入的经验交流与成果分享。
"春播行动"通过十三年的持续探索,不仅为基层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更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落地推广模式,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