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回溯:中医药膳的历史根基
从上古时期神农尝百草的 “避”“就” 之举,到殷商伊尹在《汤液经》中记载烹调制药疗疾之法,再到周代《周礼・天官》将 “食医” 置于四医之首,中医药膳的历史源远流长。《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食疗本草》《饮膳正要》《本草纲目》等历代典籍中,有关药膳 “食养”“食疗”“食治” 的单方、专篇、专著比比皆是。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专设 “食治” 篇,更是明确将食疗作为治病首选,强调 “饮食调养” 与 “饮食治疗” 的重要性,充分彰显了药膳在历史长河中于调养身体、治疗疾病方面的核心地位,并逐步发展为理论体系完备、文化内涵丰富的学科。
二、与时俱进:现代转型之路
步入现代社会,中医药膳在坚守传统的同时积极拥抱现代营养学、食品科学,在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国际化传播中不断升级,成功转型为现代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三、政策助力: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国家大力出台支持大健康和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为药膳事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响应,纷纷推出配套政策与举措,推动省级中医药膳学术团体成立,将中医药膳纳入区域产业规划和乡村振兴项目,并深化与中国药膳研究会的合作,构建起多方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四、地方实践:多元探索的生动图景
浙江自 2019 年起创新发布 “浙江省十大药膳”,广西通过举办药膳大赛打造 “桂药膳” 品牌,贵州开展中医药膳(饮)研究推广基地建设,亳州依托药都资源建成沉浸式体验的 “养生会客厅”,商南县将特色农产品与旅游资源结合织密药膳产业网,广东省中医院推出通过互联网医院配送到家的食养药膳服务,北京同仁堂开设 “知嘛健康”、粹和餐厅等网红健康餐饮赛道…… 这些各具特色的实践探索,生动诠释了中医药膳文化的守正创新,为行业发展筑牢根基。
五、展望未来:构建现代化健康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中国药膳研究会将持续发挥学术引领作用,践行社会责任。一方面加大科研力度,开发更多安全有效、满足市场多元需求的药膳产品;另一方面加强标准体系建设,规范食养服务,推动跨界融合与产业链整合,让药膳养生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我们期待与各界携手,推动药膳从传统养生方式升级为现代化健康解决方案,让中医药智慧普惠全民,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筑牢健康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