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用户登录

注册

CN/EN

新闻资讯

News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心脏微血管病变的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体系研发”项目启动会成功召开

时间:2025-05-20 阅读量:9 撰文:转载

2025426日上午,在北京协和医院学术会堂举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程科学与综合交叉重点专项心脏微血管病变的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体系研发” 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


该项目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联合阜外医院、深圳湾实验室等六家单位,针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功能障碍(CMD精准诊疗临床难题,锚定关键分子机制特征靶标和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创新研发特异靶向分子探针药物、心脏专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设备及智能化定量分析软件,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创、早期、精确诊断和定量评估CMD技术体系,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金标准技术空白,希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会议由项目负责人、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临床医学研究所综合办副主任朱朝晖教授主持。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处负责人包新杰教授代表北京协和医院党委吴沛新书记欢迎辞,对专家组莅临指导表示感谢,对项目成功立项表示祝贺,期待脏微血管病变精准诊疗设备和药物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项目责任专家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郑海荣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王启宁教授分别致辞,强调作为我国“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心血管疾病核医学交叉领域布局的标志性项目,需求迫切,意义大,应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完成项目,药物、设备和技术研发临床转化方面实现创新引领。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处白桦处长、财务处曹卉处长就项目管理要求与经费规范使用进行政策宣项目高质量实施保驾护航。

项目负责人朱朝晖教授系统汇报了项目总体目标实施方,表示将不负使命,针对CMD早诊难、精准评估手段匮乏临床痛点,靶点发现-探针研发-设备优化-临床验证全链条协同,开展有组织的科技攻关。课题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中心研究员王淼教授就靶点研究及特异性探针研发,深圳湾实验室资深研究员、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彭旗宇成像设备及技术研发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方纬教授就精准诊断标准建立及临床转化应用等分别介绍了实施方案共绘蓝图

项目指导专家组对实施方案提出了系统、具体、细化的建议。专家组组长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单保慈研究员,成员有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陈厚早研究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孔繁渊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胡宽研究员、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杨吉刚主任医师、北京天坛医院李德岭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刘震宇主任医师,以及北京协和医院林岩松主任医师和崔瑞雪主任医师

参与成员表态将密切合作强化临床-基础-产业协同推动成果快速转化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朱霖教授绵阳市中心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陈正国主任医师,以及部分核药创新企业代表先后发言。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沈珠军主任医师、心外科许尚栋主任医师也就临床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发表意见。

项目责任专家、特邀专家组的精心指导,在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有力保障下,项目团队最终明确了实施方案,更加明晰了管理要求,启动会取得圆满成功。未来5年,项目团队将协同攻关希望在高质量完成国家任务的同时,实现创新引领,为“健康中国”贡献智慧力量


来源 | 中国核医学医师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