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用户登录

注册

CN/EN

慈善公益

Charity

体毛增多、月经紊乱、不规则出血?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

时间:2025-01-24 阅读量:6 撰文:小荷

最近,小荷同朋友聊天时,听她说起了自己的“坎坷月经史”:常年月经稀发,有时两三个月才来一次。
由于导致月经不调的因素非常多,很多女性并不会因此就医,朋友也是如此。后来,她发现自己体毛有明显增多,还出现了非经期的不规则出血,经过检查,她被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个词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并被熟知,与其致不孕的患病率高达70%—80%有直接的关系,甚至患者成功怀孕后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流产和早产的概率也会增高。




多囊卵巢综合征到底是什么?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雄激素过高和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
一般来说,女性每个月都会有一颗卵泡在卵巢里长大、成熟,并被排出成为卵子。而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中,卵泡异常增多、无法长大/释放,则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患者多由青春期或生育期开始发病。据统计,育龄女性患病率约为5%~10%。也就是说,每100个育龄女性中就有5~10人受到此疾病困扰。
然而,多囊卵巢综合征不止会影响生育,它带给患者身体的负担和可能引发的问题远比不孕更应值得被关注。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影响
《临床内分泌和代谢学杂志》的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心理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的风险将增加。
患者因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不及时干预则很有可能会在青春期或育龄期出现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等病症。
另外,由于稀发排卵,患者子宫内膜长期受单一雌激素的刺激,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就大大高于普通人群。
《子宫内膜癌筛查规范建议》中曾指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属于子宫内膜癌高风险人群,危险度甚至超过了糖尿病等相关因素,两者相关的主要原因在于两点:一是患者因长期的排卵功能障碍使子宫内膜无法进行正常的周期改变,因此会产生增生、不典型增生或癌变;二是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患者因雄激素的增高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引发腹型肥胖,临床上将这类患者归纳为“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肥胖本身就会使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出现紊乱,其中也包括代谢系统。因此患者的体重指数越大,合并高胰岛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以及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概率就越大。
而患者不仅会被疾病困扰,体毛增多、痤疮、皮肤粗糙、肥胖等因素会影响她们的心理状态从而导致焦虑、抑郁等情况,研究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患焦虑症的风险是其他女性的4到5倍。
然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研究发现可能与家族因素、环境因素有关。目前,生活方式干预仍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最基础且最重要的方式。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干预
首先,患者应注重生活方式干预。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指出,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同时《指南》也说明,改变生活方式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首选的基础治疗。
也就是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最好的“医生”其实是“患者自己”
1、饮食方面
应以低盐、低脂、少糖为原则,并适当以粗粮代替精米精面的比例。
2、运动方面
患者应坚持适量的、有节律的、全身的锻炼,若患者体重基数较大,可选择游泳、慢走、太极等,运动量要达到有效心率(运动中脉率=170-年龄)的累计时间为20~30分钟,运动频率为每周不少于5次。
3、日常习惯方面
患者应避免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对于肥胖患者来说,减重应尽快进行。《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指出,在体重减轻5%—10%后,患者在排卵、月经周期、胰岛素抵抗等方面的表现,都能得到有效改善。



其次,患者可以药物干预为辅。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精准化制定。
一般来说,药物干预方式有三种:
1、调节月经周期
以短效避孕药、孕激素为主,部分重症患者常规用药后无明显改善,则需要接受序贯治疗(雌二醇+孕激素)。
2、改善胰岛素抵抗
以二甲双胍为主,改善糖代谢并抑制卵泡膜细胞,同时其通过减少糖原的产生来改善高雄激素的症状。
3、促排卵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枸橼酸氯米芬、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及促性腺激素为主,主要针对有生育需求的患者。
需在其相关症状、代谢指标、体脂等得到控制后进行促排卵治疗。



写在最后
对于患者而言,多囊卵巢综合征将会是一个长期“相伴的敌人”,一旦松懈就会再次面临各种问题,因此,从现在开始,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吧!
  • 扫一扫关注

    @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