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用户登录

注册

CN/EN

慈善公益

Charity

尿泡沫增多3个月,大三学生确诊IgA肾病,怎么回事?

时间:2025-01-17 阅读量:9 撰文:小荷

小李今年大三,三个月前开始出现尿泡沫增多,就医后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2.4g,口服“黄葵胶囊”后,症状没有明显缓解。

半个月前,小李的尿泡沫增多的程度明显加重,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4.7g,入院后经各项检查以及病理结果显示确诊为IgA肾病(IgAN)。

什么是IgA肾病?
IgA肾病(IgAN)1968年由Berger首先报道,所以又被叫做Berger病。
IgAN是一种主要以免疫球蛋白AIgA沉积于系膜区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也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肾小球疾病,约占全部肾活检病例的54.3%。虽然原发性IgAN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80%的患者发病在16~35岁之间。
IgAN的发病机制尚不明晰,临床治疗方式以延缓疾病进展和延缓肾功能的进一步下降为目标,以优化支持性治疗为主,而患者通常预后不佳。
据统计,有高达20%~40%的IgAN患者在诊断后10~20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现IgA肾病时,病人状况也都不尽相同。

IgAN的临床表现都有哪些?
IgAN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从无症状的镜下或间歇性肉眼血尿到快速进展的肾小球肾炎,大多数患者发病会出现以下症状

主要包括:
1、无症状血尿
2、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3、伴或不伴进行性肾病
4、合并咽炎性肉眼血尿
5、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6、肾病综合征
7、急性肾损伤
8、高血压
9、浮肿等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起病患者通常在发病前1~3天会有呼吸道或胃肠道病毒感染,并且突然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并于1~5天后消失。
血尿发作时可能会伴有轻度蛋白尿,且血尿消失后蛋白尿也可能随之可消失。
因此,当出现“感染后血尿”时,即使症状可自行缓解,也应就医检查。很多患者在查体时发现尿检异常,但并没有浮肿、少尿等其他表现,排除良性血尿、遗传性肾炎、链球菌感染所致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后,则可考虑是IgA肾病。

如何治疗IgAN?
前面我们提到了优化支持治疗,这也是IgAN管理的首要重点,主要包括控制血压;指导生活方式(包括低盐饮食、戒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评估心血管风险等。
在药物方面,控制目前的肾脏疾病以及预防新的肾损伤则成为治疗重点,应尽早启用 RAASi、SGLT2i 基础药物治疗。
2024年《原发性 IgA 肾病管理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共识》)中更新了 IgAN 治疗路径,强调 IgAN 诊断后需要进行病理分型和危险分层,基于评估结果进行管理和治疗,且支持治疗需要立即启动。

《共识》强调,经至少3个月优化支持治疗且血压达到靶目标后,蛋白尿仍持续超过0.75~1.0g/d的患者,应在患者与医生双方共同权衡获益和危害后,及时启动免疫抑制治疗
此外,《共识》指出,中成药在 IgAN 患者中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临床可根据中医辨证给予治疗。

近年来,随着IgAN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用于治疗IgAN的新药在多个国家获批临床,基于此,由世界各地肾脏病学家组成的“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发布了2024年版《IgAN和IgAV临床治疗实践指南(征求意见稿)》,为IgAN临床治疗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
  • 扫一扫关注

    @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