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用户登录

注册

CN/EN

慈善公益

Charity

11岁儿子身高只有136厘米,妈妈决定给孩子打生长激素,专家提醒:谨慎使用!

时间:2024-12-20 阅读量:7 撰文:小荷

近日,奥运冠军邹市明的妻子,前央视主持人冉莹穎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视频,分享了自己近期的忧虑。

她发现儿子8岁以后身高不再增长,到现在11岁身高只有136厘米,这让她十分焦虑。
综合考量后,她决定给孩子打生长激素
近日她发布的“儿子打生长激素的第25天,长高1.4厘米,但情绪还是崩溃了”记录视频再次冲上热搜,引起大众热议。

生长激素是什么?
生长激素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由191个氨基酸组成,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1958年,研究人员首次从人脑垂体中提取生长激素,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1982年,重组人生长激素获批用于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治疗,主要适应症为内源性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儿童矮小症
自此,研究者们开始对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探索。
近年来,重组人生长激素在促进脂肪分解和肌肉再生、神经保护、烧烫伤、辅助生殖和肝组织再生等领域的作用也被逐步发掘。
截至2023年,重组人生长激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临床应用历史已超过40年,获批的适应症达十余种。

重组人生长激素为什么能帮助患儿长高?
重组人生长激素具有和内源性生长激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在氨基酸含量、序列和蛋白质结构上与人垂体生长激素完全一致。
因此,重组人生长激素不仅能够促进软骨细胞分化,加宽骺板,诱导骨骼纵向生长,还能够加快蛋白质的合成,调节脂肪和矿物质代谢。

重组人生长激素主要分2类
目前,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标准/常规治疗方案是每日皮下注射一次短效重组人生长激素,能够有效帮助孩子恢复纵向生长,但每日注射药物对患儿来说是很痛苦的,也相对不太方便,因此经常出现依从性差和疗效下降的问题。
为了能够减少给药注射频率,提高依从性和疗效,多种长效生长激素制剂开始进入不同的开发阶段,其注射频率能够从每天降低到每周或每月,为儿童和成人患者提供更好的接受性、耐受性和治疗灵活性。

患者应格外关注3种健康问题
1、过敏
皮疹或过敏可发生在注射后10~30 min内或数周,若过敏反应轻微,通常无需特殊处理;若出现瘙痒性皮疹、口唇发绀等严重过敏反应,需及时就医接受抗过敏治疗,一般5~7天左右可治愈。
2、甲减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发生于治疗初数月内甚至治疗1年后。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治疗的所有患者中,甲减发病率为2.8%。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甲状腺功能,每3个月进行复查。
3、糖代谢异常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糖代谢,因其拮抗胰岛素的抗脂解作用促进胰岛素抵抗,通过增加糖原分解导致肝脏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进而影响葡萄糖平衡。国内共识指出,目前的证据尚不能表明长期治疗会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2-3年内应注意
长期随访研究显示,患儿接受治疗后首次不良事件的时间大约为2.3~2.9年。
因此,在治疗后的2-3年,家长应注意监测孩子的这些指标:
1、生长发育指标
2、甲状腺功能
3、血清IGF-1
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空腹血糖、胰岛素
5、肝肾功能
6、肾上腺皮质功能
7、糖化血红蛋
8、垂体MRI
【注】每位患者监测频率因人而异,具体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参考《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具体实施。

文末小科普:
为能确保药物安全性及有效性,准确表征和严格质控,《欧洲药典》中收录了相关质检方法,但主要记录了部分高丰度产品相关物质的结构信息,国内研究人员采用色谱和质谱技术,对原液中的产品相关物质进行分离、富集和结构鉴定,全面表征《欧洲药典》所列产品相关物质检测图谱中的低丰度组分,在重组人生长激素的生产工艺改进、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及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扫一扫关注

    @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