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应为患者提供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中医药特色服务。
国家中医药局近日发布《中医医院信息与数字化建设规范(2024版)》,提出数字化电子病历要覆盖所有诊疗服务环节等。
中医医院应当积极推进互联网中医医院、互联网中医医疗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持续开展“互联网+中医药”便民惠民服务,提升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水平。具体而言,中医医院应大力推进中医药特色应用,建立智能化辅助决策系统、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及推广应用系统,积极开展共享中药房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智慧化建设。
同时,中医医院应推进数字化就医服务,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贯通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为患者提供线上预约、移动支付、诊间结算、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等便捷的数字化服务。中医医院数字化电子病历要覆盖所有诊疗服务环节,包括门诊、药学、护理、麻醉手术、影像、检验、病理、中医药特色治疗等。
另外,中医医院要将医师资格、护士资格、医师处方权等信息纳入中医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后台控制与管理,对医务人员登录电子病历系统记录、查阅、修改病历信息等设置权限,防止出现超权限诊疗行为。
中医医院应当开展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实现医院内部和区域之间信息资源的高效统一、系统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注重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加强对“算力”“算法”资源的利用。
基于中医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是以中医电子病历的信息采集、存储和集中管理为基础,连接临床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平台,是医院内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实现统一集成、资源整合和高效运转的基础和载体,是跨机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服务的重要环节。
中医医院信息平台基本要求包括:
——软件架构:具有消息路由功能,支持医院自动化业务流程编排和人工参与的工作流,支持基于事件驱动的消息传输机制,支持服务的发布与订阅。
——管理功能:提供管理所有业务系统集成节点的工具,监控医院信息平台运行状态,及时反馈运行状态信息;支持对访问内容的用户授权及认证,支持数据防篡改及隐私数据保密,支持业务流程的追踪与审计,支持日志的记录与查看,支持消息可靠性传递及消息追踪等;提供二次开发环境,支持基础业务组件的封装和维护管理。
——交互信息:支持医疗健康与中医药数据标准。
——集成能力:支持使用主流技术对院内服务和区域服务进行封装和集成。
——稳定性:保持系统的稳定、可靠、持续运行。
来源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