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用户登录

注册

CN/EN

新闻资讯

News

聚焦 | 设立中医药重大科技专项,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时间:2024-12-06 阅读量:9 撰文:转载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维护人民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10年,中医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进入新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巨大挑战,如中医药的原创思维价值被严重低估,解决临床需求的贡献度或显示度尚有不足,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特色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究其内在原因,在于创新驱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能力不足、动力不强、供给不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加强中医药发展的顶层设计,亟须设立相关代表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符合中医药规律、聚焦中医药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些制约科技创新的“卡脖子”问题,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以下将从 6 个方面来阐述设立中医药重大科技专项的必要性。

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需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已经超过 80%。重大疾病防治难度大,身体危害严重,是大量消耗国家医疗卫生资源、影响亿万民众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疾病方面有两千多年的临床经验,建立了可满足个体化诊疗的辨证论治体系,拥有发挥多靶点综合疗效的复方中药,蕴含着巨大的理论创新、诊疗技术创新、新药创新的潜力。

当前,科学研究的重点正在从分析向综合、局部向整体、静态向动态、结构向功能回归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优势,运用复杂性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医药学和生命科学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促进中西医药学的优势互补,将有可能在未来医学和生命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并极有可能使我们站在系统科学、复杂科学和新的生命科学体系的前沿领域,引领一场新的科学革命。如果能够根据中医药特点,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对中医药的适应人群、疗效优势、卫生经济学等开展深入持续的临床研究,将中医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会为我国构建新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是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的需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已经超过 80%。重大疾病防治难度大,身体危害严重,是大量消耗国家医疗卫生资源、影响亿万民众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疾病方面有两千多年的临床经验,建立了可满足个体化诊疗的辨证论治体系,拥有发挥多靶点综合疗效的复方中药,蕴含着巨大的理论创新、诊疗技术创新、新药创新的潜力。

当前,科学研究的重点正在从分析向综合、局部向整体、静态向动态、结构向功能回归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优势,运用复杂性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医药学和生命科学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促进中西医药学的优势互补,将有可能在未来医学和生命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并极有可能使我们站在系统科学、复杂科学和新的生命科学体系的前沿领域,引领一场新的科学革命。如果能够根据中医药特点,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对中医药的适应人群、疗效优势、卫生经济学等开展深入持续的临床研究,将中医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会为我国构建新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是应对国际风险挑战的战略需要 

中医药作为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是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内容。发挥中医药原创科技优势,是破解世界医学健康难题的重要方向,是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的关键领域。开发中医药独特的原创理论和技术方法,不仅能促进中医药学自身的学科发展,也能推动人类医学进步。当前迫切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支撑中医药事业和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国际发展环境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重塑世界,各国围绕新兴技术的争夺愈加激烈。利用现代科技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若干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丰富理论认识,将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将会使人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是亟须储备中医药战略科技力量的需要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全面深度介入,在新冠肺炎感染预防,轻、重症患者诊疗及康复等领域均取得积极成效。中医药诊疗模式独 特,破解了疫情突发阶段医疗资源的可及性瓶颈,得到了各界积极评价和高度认可。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成为我国抗疫方案的一大特色。
回顾疫情3年,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我们未来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方面积累了经验、增添了信心。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对新冠肺炎基础研究与临床联动不足、新药转化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仍然存在,亟须建立相对完善的中西医结合防控体系,全面提高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搭建科技支撑平台,储备战略科技力量,为日后病毒大流行做好准备,在新发突发传染病全球蔓延之前做出有效应对。

是亟须掌控中医药科技发展先机的需要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以科技为焦点的大国竞争日趋白热 化。中医药潜在的优势和特色正在被国际社会所重视和竞争发掘,以日韩为代表的一些国家,与我国在中药标准制定、文化申遗、产品研发等方面存在激烈竞争,而欧美发达国家则正在逐步抢 占中医药科研的高地,多个发达国家和大型药企加入了中药新药研发的队列,以收购我国本土企业等形式,试图抢先发掘中药资源,注册中医药国际专利,抢占市场先机。

国际医学界和生物医药界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医药领域,利用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中医药的研究和利用。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加速中医药的研发进程,确保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这不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更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文化传承的关键。通过加强中医药的科技创新,我们能够牢牢掌握中医药发展和安全的生命线,确保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绽放新的光彩,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是亟须应对我国人口结构巨大变化的需要

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情况,更是一个国家作出战略规划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60周岁及以上人口可能突破3亿人,我国人口形势正进入“老龄化”“少子化”“长寿化”阶段,应对“一老一小”新挑战是一个长期过程。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让中国老年人更健康、幸福地度过晚年,维系万千家庭和睦和社会长期稳定,中医药或是破解难题的关键。亟须在全面准确把握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药健康管理的特色优势,尤其是中医药治未病、治疗重大疾病、养生保健等优势,以更好回应“养”“育”之需,推动国家战略落实。
中医药可以融入健康促进全过程、重大疾病防治全过程、疾病诊疗全过程,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将“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明确到 202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要达到75%以上;《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由此可见国家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的政策导向及对中医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部署。发展中医药“治未病”、干预生活方式和大健康产业是大势所趋,顺应了疾病谱由传染性疾病向慢性疾病转变、人口老龄化加快的时代需求,不但有助于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还有助于为降低疾病发生率,实现预防为主、关口前移,为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变化贡献力量。

来源 | 中医药发展研究



  • 扫一扫关注

    @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