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维护人民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10年,中医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进入新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巨大挑战,如中医药的原创思维价值被严重低估,解决临床需求的贡献度或显示度尚有不足,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特色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究其内在原因,在于创新驱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能力不足、动力不强、供给不够。
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需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已经超过 80%。重大疾病防治难度大,身体危害严重,是大量消耗国家医疗卫生资源、影响亿万民众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疾病方面有两千多年的临床经验,建立了可满足个体化诊疗的辨证论治体系,拥有发挥多靶点综合疗效的复方中药,蕴含着巨大的理论创新、诊疗技术创新、新药创新的潜力。
当前,科学研究的重点正在从分析向综合、局部向整体、静态向动态、结构向功能回归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优势,运用复杂性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医药学和生命科学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促进中西医药学的优势互补,将有可能在未来医学和生命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并极有可能使我们站在系统科学、复杂科学和新的生命科学体系的前沿领域,引领一场新的科学革命。如果能够根据中医药特点,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对中医药的适应人群、疗效优势、卫生经济学等开展深入持续的临床研究,将中医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会为我国构建新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是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的需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已经超过 80%。重大疾病防治难度大,身体危害严重,是大量消耗国家医疗卫生资源、影响亿万民众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疾病方面有两千多年的临床经验,建立了可满足个体化诊疗的辨证论治体系,拥有发挥多靶点综合疗效的复方中药,蕴含着巨大的理论创新、诊疗技术创新、新药创新的潜力。
当前,科学研究的重点正在从分析向综合、局部向整体、静态向动态、结构向功能回归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优势,运用复杂性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医药学和生命科学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促进中西医药学的优势互补,将有可能在未来医学和生命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并极有可能使我们站在系统科学、复杂科学和新的生命科学体系的前沿领域,引领一场新的科学革命。如果能够根据中医药特点,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对中医药的适应人群、疗效优势、卫生经济学等开展深入持续的临床研究,将中医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会为我国构建新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是应对国际风险挑战的战略需要
是亟须储备中医药战略科技力量的需要
是亟须掌控中医药科技发展先机的需要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以科技为焦点的大国竞争日趋白热 化。中医药潜在的优势和特色正在被国际社会所重视和竞争发掘,以日韩为代表的一些国家,与我国在中药标准制定、文化申遗、产品研发等方面存在激烈竞争,而欧美发达国家则正在逐步抢 占中医药科研的高地,多个发达国家和大型药企加入了中药新药研发的队列,以收购我国本土企业等形式,试图抢先发掘中药资源,注册中医药国际专利,抢占市场先机。
国际医学界和生物医药界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医药领域,利用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中医药的研究和利用。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加速中医药的研发进程,确保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这不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更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文化传承的关键。通过加强中医药的科技创新,我们能够牢牢掌握中医药发展和安全的生命线,确保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绽放新的光彩,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是亟须应对我国人口结构巨大变化的需要
来源 | 中医药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