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医疗技术创新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日前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与北京协和医院分别就“北京协和医院疑难重症及罕见病筛诊疗一体化重大专项”以及“国家级医工交叉共同体”两个专项签署共建协议,双方于2024年10月31日针对具体工作分别进行了交流与分工。
北京协和医院临研所综合办主任黄辉、北京协和医院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诊疗新技术研发平台主任张现忠,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相中、基金会项目部主任付珊,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劳琪成教授共同参与此次会议。
研讨会现场
黄辉主任首先向参会人员做了临研所系统介绍。为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快科研组织体系建设,按照“依托医院、相对独立、创新机制、赋权管理”的总体思路,临研所综合现有的项目基础,针对性的设立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技术中心、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大机构部门及综合办。
近年来,北京协和医院高度重视在疑难重症及罕见病筛诊疗领域开展临床医学与现代化工程技术交叉融合的探索性工作。北京协和医院广泛深入调研,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并率先成立罕见病医学科、开设罕见病联合门诊,以高效模式提升罕见病诊治水平,同时牵头建设并启用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全国重点实验室、罕见病重点科技项目等,弥补了我国在疑难重症及罕见病领域国家级科技支撑平台的空白。
黄辉主任表示此次与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签署共建协议,对于深度推进疑难重症及罕见病筛诊疗一体化,促进医疗机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速发展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院方将与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共同成立项目办公室,持续深化务实合作。
医工转化方面,黄辉主任向参会各方介绍了协和医院在人工智能图像分析、放射性药物及分子影像探针领域的成就,并表示希望通过双方合作项目,将医院的研究领域已有成果做进一步的充分应用实践。
张现忠主任表示,医院近年来深入研究放射性药物及核素标记的多功能分子探针基础与转化等领域,并积极推进医疗领域多模型图形分析,已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放射科、神经科、麻醉科等各个科室,希望通过与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的深度合作,共同推进转化医学应用以及共同努力提升疑难罕见病筛诊疗水平。
劳琪成教授随后表示,他在计算机视觉的医学应用等领域有一定的研究,通过研究领域与医学背景的融合,与四川大学华西生物医疗大数据中心就“视觉语言预训练模型的医疗图像小样本学习及零样本推理性能”开展了深入研究。他表示,希望通过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项目的开展,与张现忠主任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核药研发以及医学影像的实践应用。
研讨会现场
陈相中秘书长向参会各方介绍了此次项目的开展背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鼓励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大力推进医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创新,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动医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创新,加强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深度应用,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凝聚医学工程产、教、研、医共同体,为我国医学工程领域发展集智聚力。
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开展医工转化相关项目,采用“从孵化到业务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并以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等院所为平台,积极实现医工转化成果,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医疗卫生人才的诊疗能力以及临床科研转化能力。
此次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与北京协和医院等相关处室就工作细则分别进行了交流讨论,双方将全力推进“疑难重症及罕见病筛诊疗一体化”以及“医工交叉共同体”两项合作进程。
会上各方还就新型数字制造技术、人工智能在医学信息学领域的新应用、人才发掘与评价、大数据平台实践等内容展开深入讨论。协和医院生物信息平台、诊疗新技术平台、财务负责同志同步参加了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