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用户登录

注册

CN/EN

慈善公益

Charity

寒露时节,天气渐冷,如何保健养生?饮食起居这几点要注意

时间:2024-10-11 阅读量:9 撰文:小荷

十一假期结束,我们迎来了第一个带有“寒”字的节气——寒露。


image.png


当下正值深秋,寒气生长,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变大,加上小长假后人们刚回归到忙碌的工作学习中,很容易出现感冒、咳嗽、腹泻等不适症状,同时也可能出现焦躁、莫名悲愁、精神萎靡等情志问题。




寒露时节,如何预防疾病?饮食+起居缺一不可







饮食注意这3点:


1、秋冬干燥,滋阴润燥很重要

秋冬气候干燥,饮食应以滋阴润燥、养肺润肠的食物为主,建议可适当多吃些蜂蜜、胡萝卜、银耳、莲藕、百合、番茄、梨、荸荠等,老年人及体弱人群还可适当吃些山药、大枣、豆制品、粳米等食物。




另外,秋冬要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大葱等。





2、少吃肥甘厚味,避免脾胃失常

寒露时节,天气逐渐由凉爽变得寒冷,我们的脾胃不能及时适应气候变化,食用油大、肥腻等食物易使脾胃运化失常而伤阴生燥、生痰、生火。
日常要少吃肥甘厚味,多喝水防止过于干燥,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3、预防燥邪犯肺,出现咳嗽要早调理

若感觉有喉咙干、疼、痒等问题出现,或开始有咳嗽等症状,可针对性食用帮助清热或散寒的汤羹。



【热咳特征】多伴大便干燥、鼻塞、痰多、舌苔黄等表现。

【推荐食疗】出现热咳要清热,可选择川贝炖雪梨或冰糖炖雪梨,能帮助润肺养胃、化痰止咳。


【寒咳特征】多伴流清鼻涕、畏寒、舌苔淡、没有明显的喉咙痛。


【推荐食疗】出现寒咳要散寒,可选择蜂蜜炖金橘,养胃健脾、解表散寒。





起居注意这3点:


1、天冷要护“脚”

寒露后除了应适当添衣预防感冒以外,要特别注重足部的保暖,脚受寒会影响我们的脾、胃、肝、肾等脏腑正常运行。





2、洗漱用冷水

建议坚持用冷水洗脸,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加强耐寒能力,还有助提高免疫能力,预防感冒。





3、常备急救药

从寒露前后开始,昼夜温差变大、天气干燥且冷暖多变,更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有支气管炎、肺炎、中风、心梗、心绞痛、脑梗等相关病史的人群应格外注意个人身体调养,家中应常备急救药品。








另外,还可尝试中医保健干预


*艾灸

艾灸有补虚、抚阳等作用,能够帮助我们预防疾病发生,具体可选择大椎、肺俞、中脘、足三里中的2~3个穴位,每次进行10~15分钟,以感受皮肤温热为度。
*代茶饮

秋冬可以选择清肺止咳的杏仁桑叶茶等代茶饮调理身体。


image.png

中药代茶饮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取合适的药材组成方剂,或将药材与茶叶结合制成粗末茶、袋泡茶、块状茶等代茶饮,使用热水冲泡或煎汁后饮用。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秋风渐紧,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注重健康养生以及疾病预防,祝大家健康度过一整个秋冬~



[参考文献]
[1] 孙伯青. 寒露养生: 防寒凉、润肺燥、健脾运[J]. 养生月刊,2022,43(10):868-873.
[2] 黄驰宇,林少锋,杨诗涵,等. 中药代茶饮的临床应用概况及展望[J]. 广西中医药,2023,46(6):67-70. 
[3]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4年10月8日新闻发布会
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 新闻发布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扫一扫关注

    @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