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用户登录

注册

CN/EN

新闻资讯

News

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协和医院联合设立首发罕见病科研专项,推动医学创新发展

时间:2025-07-22 阅读量:156 撰文:转载
摘要: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医疗机构临床研究水平,强化医疗机构医学原始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落实《关于印发<进一步提升北京市临床研究水平若干措施>的通知》(京卫科教〔2023〕40号)要求,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北京协和罕见病诊疗创新发展研究院联合设立“首都卫生发展罕见病科研专项”。
图片
北京市卫健委日前介绍,本市设立首都卫生发展罕见病科研专项,旨在强化医疗机构医学原始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医疗机构临床研究水平。专项将用于罕见病领域的临床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施周期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项目类型分为重大项目、自主创新项目和优秀青年项目。
原则上,每项经费不超过100万元,不低于20万元。项目经费由北京协和罕见病诊疗创新发展研究院管理并拨付到相关依托单位。项目经费执行参照《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执行,鼓励采取经费“包干制”等管理方式,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另外,依托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经费匹配。
首发罕见病专项要求:项目需至少有1项以上的标志性成果产出,包括但不限于文章、专著、专利、软件著作权、获奖、人才培养等。
  • 技术类项目(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成果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以效果提升等为结题指标。
  • 产品类项目(新产品、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研究成果应具有明确的规格标准、技术指标和应用许可为结题指标。

注:

1、论文应标注首发罕见病专项为第一资助方,且项目负责人为第一作者(含并列)或通讯作者。

2、专利的内容应与承担项目内容相关,且项目负责人为发明人之一。

3、结题时如出现与项目研究内容无关的科研成果,视为科研失信行为,将按照科研诚信有关规定处理。

4、标志性成果未公开发表或正式取得授权前,项目负责人不得再次申报首发罕见病专项新项目。


内容来源 |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北京日报、中华网



  • 扫一扫关注

    @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北京荷清公益基金会服务号